20150923_科博館 須臾化永恆特展.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須臾化永恆特展

   正在默默改寫的地球歷史,就在妳我身邊~~ 



  猶記,小時候我家隔壁第N家,有一間聞名海外,臺灣出口貿易名單上赫赫有名的「木生昆蟲博物館(民國8年間由第一代館長余木生首創)」,它的有名是因為館長余木生畢生從事昆蟲採集研究之工作並發現頗多新品種的甲蟲與蝴蝶,提供學術界研究,貢獻甚大。在民國約 60 ~ 70 年以前,當地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幫他們捉過昆蟲,做過標本代工。

  標本我是不陌生(當然是看得多,不是做得多),但為什麼要將活生生的昆蟲,給牠先這樣這樣,然後再那樣那樣,當時年紀尚小~ 年紀尚小~ 年紀尚小~ (很重要要講三遍) 的我不甚理解,也沒深究過。於是這次科博館的「須臾化永恆」的特展,既然有機會參與,便來瞧瞧囉。

 

_DSC0494 拷貝

  特展的入口佈置,甚至延伸到內部約 90% 展場,全部都是利用特殊紙板去拼接而成的哦,這是這個展覽的特色之一,除了減少木工施工粉塵與油漆揮發,具環保性。最大的發想源是要方便以後各地巡迴展時,可以拆解並搬運。

 

_DSC0493 拷貝 _DSC0428 拷貝

  大門上有五隻放大版的紙雕昆蟲,是商請扶風文化事業的生態紙藝達人洪新富特別製作的。

  最旁邊的那一大串文字則說明了這次特展的起源,原來是為了紀念已故的昆蟲採集家林文信先生。林文信先生英年早逝,但是留下的昆蟲標本極為豐富,家屬慷慨捐贈給科博館,讓這些標本將須臾的生命化為永恆的展示。

 

_DSC0388 拷貝 _DSC0390 拷貝

  展區分為四個單元:「採擷自然史文物」、「昆蟲標本的製作與保存」、「博物館的蒐藏經營與管理」、「基於蒐藏的研究與利用」。

  因為此特展的目的,是要傳達採擷標本最深層的意義,除了介紹一些五花八門的捕蟲工具及設備,製作昆蟲標本的展示,林文信收集的部份標本(兄 林青峰先生代捐),剩下的就是比較引發省思的文字說明,建議要跟著解說員的步伐走哦~~

 

 

 採擷自然史文物區 -- 介紹各種捕蟲器及各類陷阱

 

  採集昆蟲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可分為主動採集與設定採集,前者是用網具、等工具去採捕,後者則是利用各類定置的陷阱請蟲入甕。不同的採集方法和工具各有適用的環境和對象,也因為取樣方式和材質特性而有各自的用途。

 

_DSC0392 拷貝 _DSC0435 拷貝

  被解說員戲稱的假人「小黑」,身穿捕捉昆蟲的基本裝備:帽子、多口袋背心、雨鞋、補蟲網、吸蟲管等等。

  為捉住在不同高度的昆蟲大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不同長度的桿子,或依體型大小設計不同網目的網子。

 

_DSC0436 拷貝 _DSC0443 拷貝 _DSC0438 拷貝

_DSC0439 拷貝 _DSC0441 拷貝

利用昆蟲的習性,如驅光性、向上性、向前性等所設計的各種誘捕設備。

 

對昆蟲採集的叮嚀
採集目的:觀察為先,蒐集為輔;
安全須知:安全、安全、安全;
蒐集標本:原則與尊重。

 

 

 

 生死門 -- 以科博館的大門為意象
       昆蟲在館外是生,在館內則是死............

  科博館成立近30年,已登錄蒐藏 120 餘萬件各類文物與標本。標本來源主要為館內人員採集所得,其次是民間研究學者;如想要了解其生物的演變及遷移,則需要國外的採樣,這經由與國外的科博館進行捐贈、購買、交換等方式取得。

  當然,從這一刻開始,除了標本是真的、工具是真的、人是真的、電視是真的,其他的「設備」全部都是紙做的。您可以輕輕的摸摸看,但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推推看 >.<~

 

_DSC0447 拷貝 _DSC0448 拷貝

每週三、六、日的 上午 09:30 以及 下午 14:30 標本製作演示


_DSC0370 拷貝 _DSC0373 拷貝

_DSC0404 拷貝

  製作標本人員的培訓不易,珍貴在於其耐心度。(聽說一開始動工,就要坐很久);有的昆蟲又小得跟什麼似的,不僅傷眼力,更要小心那小得跟什麼似的固定釘(細得像發霉的菌絲)不要掉了,那可是拿探照燈也很難找的啊。

 

_DSC0380 拷貝 _DSC0381 拷貝

  昆蟲剛從盒子裡倒出來,六腳朝天及東倒西歪,讓我差點脫口說出:「真像路邊翹辮子的蟑螂......」 不過很快的,在工作人員的巧手下,牠們很快的展現英姿,原來是隸屬天牛類。

 

_DSC0383 拷貝 _DSC0385 拷貝 _DSC0386 拷貝

放在前端的,是製作標本的一些配件說明

 

————————————————————————

 

_DSC0450 拷貝 _DSC0396 拷貝 _DSC0398 拷貝

  臺灣雖然小,但是因為地形多樣,包含丘陵‎、台地‎、山峰、山脈‎、島嶼、平原、河流、海岬、濕地、瀑布、火山、盆地、谷地、鄰海、沙灘‎、湖泊‎等等,加上四季分明,生物眾多。臺灣在西元1687年被清朝納入版圖後,隸屬於福建的範圍,在當年由福建巡撫金鋐主編出版的《福建通志》開始,陸陸續續有各類似修正或新增的書籍出現,主要為本草學的觀點,記錄的昆蟲以和人類有關或是常見的昆蟲為主。直至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則偏向成立農事試驗場、博物館、研究所,進行昆蟲、害蟲的觀察、防治和採集等工作。

 

————————————————————————

 

_DSC0407 拷貝

  為了讓參觀的民眾能培養興趣,想更深入瞭解,將生硬的文字由活潑有趣的解說員講訴,是科博館用心培訓的資產人力。

 

_DSC0452 拷貝 _DSC0454 拷貝

  展區裡最美麗的二件精緻藝術品,一樣是扶風文化事業的生態紙藝達人洪新富的作品。您一定要站在牠們的前面看看它的雕工,絕對為讓人著迷的。

  問這個禮品店有沒有賣? 解說員笑著說:「這是藝術品,非賣品,是洪老師為了響應科博館這次特展的義意,特別做的,甚至有可能還不外借呢~(巡迴展時)」

 

 

 博物館的蒐藏經營與管理

 

_DSC0456 拷貝

  一個完整的標本除了本體,旁邊還要加上採集籤,註明採集時間、地點、方法......等資訊,是博物館收集標本最最重要的資訊,它除了用於電腦歸檔,加入館藏編號或條碼,做有效的管理運用之外,「資訊統計」才是人類的百年計畫。

 

_DSC0458 拷貝 _DSC0457 拷貝

  收藏庫 昆蟲標本收藏的地方,溫度保持在 25 度以下,濕度則維持在 40 ~ 60 度之間,溫度及濕度都要嚴格的控制才能避免標本受損,如發霉、長蟲......

 

_DSC0464 拷貝

  軌道收藏櫃 因為收集標本是百年計劃,隨著物件的種類與數量越來越多,這是經過長期改良目前最省空間的可移動軌道收藏櫃。

 

_DSC0413 拷貝 _DSC0416 拷貝 _DSC0419 拷貝

昆蟲標本箱 為了要永久保存,特別選用不容易損壞長蟲的檜木材質,堅固又防蟲。

 

————————————————————————

 

_DSC0461 拷貝

  博物館收藏昆蟲標本的原理跟圖書館管理很相似,要有大量不同類型及內容多元的書,經過分類整理編號後,就能借出展覽或交流,充份有效地運用這些館藏以達到知識交流的目的。

 

————————————————————————

 

_DSC0460 拷貝

  2013 年科博館獲得昆蟲採集家林文信先生家屬捐贈約 11,000 件以甲蟲為主的標本,經過一年多的整理、製作與登錄,目前已完成入館程序 (2015)。

 

_DSC0459 拷貝  _DSC0466 拷貝

_DSC0471 拷貝 _DSC0472 拷貝

  本次特展挑選超過 700 件林文信先生採集的甲蟲標本展示,除了有臺灣天牛三寶之一的黃紋天牛,以及可視為水質指標的田鱉等。

 

 

 

 基於蒐藏的研究與利用............

  自然史 指的是自然歷史,特別是地球的歷史,指的也是專門研究自然歷史的一門知識,主要包含地質、生物和人類三大範疇。以生物來說,發育、生存、繁殖、形態、分類、生態、行為、譜系、演化等都屬於觀察研究的內容。採擷生物性的自然史文物就如同保存歷史文物般,是從生物須臾存在的時空中去採樣、挖掘和保留跡證。採擷的方式有錄音、錄影、文字描述、數據測量、拓印、採樣、採集標本等。

 

_DSC0424 拷貝

學術論文:臺灣產麗叩甲屬之親緣關係研究  作者:謝瑞帆 博士

  巧遇謝瑞帆博士現身說明,大量收集昆蟲標本之後的研究, 將看似好像同科屬的昆蟲,交叉多重比對,可以發現環境、氣候、人類的活動對昆蟲的分佈及演變,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_DSC0489 拷貝

  摩爾佛蝶的鱗片具有奈米級的多層微細結構,稱為「光子晶體」能夠使光的折射率產週期性變化,呈現金屬般的光澤。

  科博館生物學組助理研究員鄭明倫表示,蒐藏與保存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但並非最終任務,以蒐藏為本,結合研究、教育、展示才使得博物館成為社會中獨一無二的機構

  換言之,妥善蒐藏與促進利用,將物件(標本或文物)轉化為知識或資訊(研究、數位典藏),或用於傳遞、傳播知識(展示與科教)才是博物館蒐藏的真諦,目的在將大自然中須臾存在的有形物件、終究會毀壞的有形資產,透過博物館蒐藏─利用的運作機制,加值轉化為長久流傳、無遠弗屆傳播的無形資產。

 

 

科 博 館 資 訊

_DSC0479 拷貝

快來跟大甲蟲拍拍照哦~~

 

須臾化永恆 -- 昆蟲標本的博物館旅程 (第三特展室)

時間:2015/07/22 ~ 2015/11/22
地點:台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電話:(04)2322-6940


 

網站 / 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NAZ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